碧落子斫琴法

在这篇斫琴文献中,详细的记录了古琴琴面、琴背以及槽腹等部位的尺寸。对于绝大多数“斫琴师”来说,可能会把精力放在这些详细的数据上。

但是,作为一名“制琴工程师”,其文中的具体尺寸对于我的意义,仅在于了解那个时代的古琴的设计尺寸。读完这篇文献,让我感动最多的反而是碧落子在开篇提出的一个观点:

然今、古琴制長短不一,或用尺不同。尺有十五,度有十三,樣式形制亦十二種,各隨時代象意之所作,不可以為常。

他认为琴的总长尺寸不必拘泥于,是因为他认为古今的尺子的长度并不相同,所以不能按图索骥,读到这里我不禁想为他的思想鼓掌,我以为他跳出了圣人法天地创造器物的理论范畴。可当我读到下一句,我又不禁为其感到惋惜,他这么说:

今欲調諧聲韵,程量法度,且以今尺三尺三寸六分為準,若欲增減長短,盈縮分寸,亦隨此而進退之,大意格定尺寸,為以調聲為本,音若清暢,斯為得矣,不必執定尺寸,按抱樣式,而求精與。真陽碧落峒石汝厲言。

他提出总长不必拘泥,但是细节设计的法度,需要依据隐间尺寸,进行等比例缩放。这让我感觉,他之所以提出总长不必拘泥只要声音好听的思想,似乎只是为了应对古今尺子不同而提出的妥协解释而已,而并不是完全为了从声音的角度考虑。

但是,转念一想,其他的这个“妥协”已经超越了其时代。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?

至于该如何设计古琴,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,待我读完全部文献后再专门阐述一下。这里就简单记录一下读了碧落子斫琴法的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