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代:南宋
作者:赵希鹄

四库提要:
希鹄本宗室子,《宋史·世系表》列其名於燕王德昭房下,盖太祖之后,始末则不可考。据书中有嘉熙庚子自岭右回至宜春语,则家於袁州者也。是书所论皆鉴别古器之事,凡古琴辨三十二条,古砚辨十二条,古钟鼎彝器辨二十条,怪石辨十一条,砚屏辨五条,笔格辨三条,水滴辨二条,古翰墨真迹辨四条,古今石刻辨五条,古今纸花印色辨十五条,古画辨二十九条。大抵洞悉源流,辨析精审。如谓刁斗乃行军炊具,今世所见古刁斗乃王莽威斗之类,为厌胜家所用。又谓今所见铜犀牛、天禄、蟾蜍之属皆古人以贮油点灯,今人误以为水滴。其援引考证,类皆确凿,固赏鉴家之指南也。明宁献王权尝为刊版於江西,见《宁藩书目》。曹溶《续艺圃搜奇》所载,与此本同,盖皆从宁王旧刻传录。明钱塘锺人杰辑《唐宋丛书》,别载一本,与此本迥异。考其中有杨慎之说,宁庶人宸濠之名,及永乐、宣德、成化年号,希鹄何自知之?其为未见此本而刺取他书以赝其名,固不待辨矣。

唐彦逺作閒居受用,至首載齋閣應用而旁及醖醢脯羞之屬。噫!是乃大老姥總督米鹽細務者之為,誰謂君子受用如斯而已乎?人生一世如白駒過隙,而風雨憂愁輒居三分之二,其間得閒者纔三之一分耳,况知之而能享用者又百之一二,於百一之中又多以聲色為受用,殊不知吾輩自有樂地,悦目初不在色;盈耳初不在聲。嘗見前輩諸老先生多畜法書、名畫、古琴、舊硯,良以是也。明窗淨几羅列 ,布置篆香居中,佳客玉立相映。時取古人妙迹,以觀鳥篆蝸書,竒峯逺水。摩娑鐘鼎,親見商周。端硯湧巖泉,焦桐鳴玉佩。不知人世所謂受用清福,孰有踰此者乎?是境也,閬苑瑶池,未必是過,人鮮知之,良可悲也。余故彚萃古琴硯古鐘鼎,而次凡十門辨訂,是否以貽清修好古塵外之客?名曰《洞天清録》。若香茶紙墨之屬,既譜載而已謬誤者,兹不復贅,觀者宜自求之。開封趙希鵠序

古琴辨

斷紋

古琴以斷紋為證。琴不歴五百歲不斷。愈久則斷愈多。然斷有數等。

有蛇腹斷。有紋横截琴面,相去或一寸或二寸,節節相似如蛇腹下紋。

有細紋斷。如髪千百條,亦停勻,多在琴之兩旁,而近岳處則無之。有面與底皆斷者。

又有梅花斷。其紋如梅花頭,此為極古,非千餘載不能有也。

蓋漆器無斷紋而琴獨有之者,蓋他器用布漆,琴則不用。他器安閒,而琴日夜為絃所激,又嵗久桐腐而漆相離破。斷紋隱處雖腐,磨礪至再重加光漆,其紋愈見,然真斷紋如劍鋒,偽則否。

偽斷紋

偽作者,用信州薄連紙光漆一層於上,加灰。紙斷則有紋。或於冬日以猛火烘琴極熱,用雪罨激烈之。或用小刀刻畫於上,雖可眩俗眼,然決無劍鋒,亦易辨。

古琴様制

古琴惟夫子、列子二様。若太古琴或以一段木為之,並無脅腰,惟加岳,亦無焦尾,安焦尾處則横嵌堅木以承絃。而夫子、列子様亦皆肩垂而濶,非若今聳而狹也。惟此二様乃合古制。近世雲和様,於岳之外刻作雲頭捲,而下通身如壺瓶。此或以夫子様周(徧/遍)皆作竹節形,名竹節様。其異様不一,皆非古制。又於第四絃下安徽以求異曰:“此外國琴”。尤可笑也。

古琴陰陽材

古琴陰陽材者:葢桐木靣陽日照者為陽,不靣日者為陰。如不信,但取新舊桐木置之水上,陽靣浮之陰必沈,雖反復之再三,不易也。更有一驗,古今琴士所未嘗言“陽材琴:旦濁而暮清,晴濁而雨清,陰材琴:旦清而暮濁,晴清而雨濁”。此乃靈物與造化同機,緘非他物比也。

取古材造琴

古琴最難得於精金美玉。得古材者,命良工旋製之斯可矣。自昔論擇材者曰:“紙甑、水槽、木魚、鼓腔、敗棺、古梁柱、榱桷”。然梁柱恐為重物壓損紋理,敗棺少用桐木,紙甑水槽患其薄而受濕氣太多,惟木魚鼔腔晨夕近鐘鼓,為金聲所入,最為良材。然亦有敲損之患。别有《擇材往監》今陳述之云:“昔[吴]錢忠懿王能琴,遣使以亷訪為名而實物色良琴。使者至天台宿山寺,夜聞瀑布聲正在簷外,晨起視之,瀑下淙石處正對一屋柱,而柱且向日,私念曰:若是桐木則良琴處在是矣。以刀削之果桐也。即賂寺僧易之,取陽靣一琴材馳驛以聞,乞俟一年斵成,獻忠懿,一曰洗凡,二曰清絶,遂為曠代之寶。後錢氏納土太宗朝,二琴歸御府。南渡初,流轉至霅州葉夢得上之”。此乃擇材之良法,大抵桐材既堅而又歴千餘年,木液已盡,復多風日吹曝之,金石水聲感入之,所處在空曠清幽蕭散之地,而不聞塵凡喧雜之聲,取以制琴,烏得不與造化為妙,以此觀之,安琴之室亦當如是,不宜近塵穢婦女喧雜之地也。

製琴不當用俗工

工人供斤削之役,若繩墨尺寸,厚薄方圓必善琴。高士主之,仍不得促辦每一事,如槽腹、琴靣之類,一事畢方治一事,必相度審思之。既斵削去,則不復可增,度造一琴并漆,必三月或半年方辦。合底靣必用膠漆,如皮紙厚,合訖置琴於卓上,横厚木於卓下,夾卓以篾絲縛之,依法匣訖,候一月方解。底灰必雜以金銅細屑或磁器屑,薄如連紙,候極乾再上一次。靣灰用極細骨灰如薄連紙,止一上並一月方乾。靣上糙漆僅取遮灰,光漆糙底,灰漆差厚無害。又,徽者繩也,凖繩墨以定聲,尤宜留意。豈俗工所能哉。製造之法,諸琴書備載,宜擇其善者參用之。

擇琴不必泥名

今人見琴池沼中有雷文張越字,便以為至寶。殊不知雷張皆開元天寶時人,去今能幾何,若得古材,依法留心斵之。雷張未必過也,惟求其是而已矣。

製琴不必求竒

湖南有范氏曽守土,號范連州,自能斵琴。今有一琴在折彦質參政家。其琴靣乃用方二三寸許小桐木片,以膠漆輳成之,名曰百衲。彈之則與尋常低下,琴無異此何益哉。木不成段,聲必不應。又為漆所礙,其窒塞可知。折氏至今寶之,尤可笑。今人或以琴材短不及或自岳之外别用桐木接之,亦不可也。

古琴色

古琴漆色歴年既久,漆光退盡。惟黯黯如海舶所貨烏木,此最竒古。而或者以其無光,磨而再漆之,不惟頓失古意且滯琴之聲,此大戒也。

純陽琴

底靣俱用桐,謂之純陽琴。古無此製,近世為之。取其暮夜陰雨之際,聲不沈黙必不能逹,逺葢聲不實也。

擇琴底

今人多擇靣不擇底。縱依法製之,琴亦不清。葢靣以取聲,底以匱聲。底木不堅,聲必散逸。法當取五七百年舊梓木,鋸開以指甲掐之,堅不可入者方是。

桐木不宜太鬆

桐木太鬆而理疎,琴聲多泛而虚。宜擇■實而紋理條條如絲線,細宻條達不邪曲者,此十分良材。亦以掐不入為竒。其掐得入而麄疎柔脆者,多是花桐。乃今用作漆器胎素者,非梧桐也。今人多誤用之。

桐木紫色

桐木年久,木液去盡。紫色透裏,全無白色。更加細密,方稱良材。

燻爆琴材

古人以桐梓久浸水中,又取以懸竈上,或吹曝以風日。百種用意,終不如自然者。蓋萬物在天地間必歴年多,然後受陰陽氣足而成材。自壯而衰,衰而老,老而死。陰陽之氣去盡,然後反本還元,復與太虚同體,其竒好處,乃與造化同功。此豈人力所能致哉?豈吹曝所能成哉?

桐木多等

有梧桐生子如簸箕。有花桐:春來開花如玉簮而微紅,號折桐花。青櫻桐:其實頗堪,以醡油。有刺桐:其木身皆生刺,大如釘鍖(音斟)。

梓木多等

有楸梓:鋸開色微紫黒,用以為琴底者也。有黄心梓:其理正類櫧木而極細,黄白不堪,若作器用難朽,非琴材也。漆木亦類梓,蓋取其漆液堅凝,古人亦以備材料湏,不經取漆而老大者方可用。

琴腹

製琴腹宜安,鳳足處須小阨之,過足則復寛之。葢聲過阨則不直達,過阨寛則復悠揚而出,所以韻長乃唐雷文秘法。此論琴腹横廣也,靣底皆然,於阨處空鑿足。

琴足

琴足宜用棗心、黄楊、及烏木,葢取其堅實。足之下須令平如鐡切,忌尖與凹,足之柄與琴之鑿必小大相當,毋差毫釐。若柄小而以紙副之,琴聲必泛。岳軫、焦尾亦宜用此三等,木切不可以金、玉、犀、象為飾,多誨盜併為琴害矣。

雷張槽腹法

雷張,製槽腹有妙訣。於琴底悉窪微令如仰瓦。葢謂於龍池鳳沼之,絃徽令有唇。餘處悉窪之,正如今銅錢之背,穿眼處有絃,凸起令聲。有闗閉既取其靣底,若如瓦相合而池沼之,唇又關閉不直達,故聲有所匱而不散,豈論琴腹堅深也。余嘗見畢文簡公張越琴,於池沼間以指探之,果如此。

琴受土氣

人之愛琴者殁,則戒子孫蔵之塜,間或有用石匣者。復出而為世用,多是聲沈闇闇然。葢以受土氣多,濕氣勝耳。法當用大甑蒸之,以去濕氣,一蒸未透再多蒸之,於風日處挂曝經月,聲復矣。

浦江古琴

■〈婺,牙代矛〉州浦江一士大夫家,發地得琴,長大有斷紋。紹興間獻之御府,為巨璫所阻。曰“此墟墓中物,豈宜進御府”。遂給還其家,至今寶之。雖聲帯濁,而以作廣陵等大曲,彈愈久而聲方出。此琴若用前蒸曝法,當無比矣。

琴靣有穿孔

南昌一士家有古琴。靣上三穿孔,然皆不當絃不礙聲,號曰“玲瓏玉”。有達官以千緡市之而去。紹興諸暨一士大夫家有一穿孔琴,亦不當絃。今已轉徙他處。

琴案

琴案:須作維摩様,庶案脚。不碍人膝,連靣高二尺八寸,可入膝於案下而身向前,宜石靣為第一,次用堅木。厚者為靣,再三加灰,漆亦令厚,四脚令壯,更平不假坫扱,則與石案無異。永州石案靣固佳,然太薄,板須厚一寸半許乃佳。若用木靣,須二寸以上,若得大栢大■〈朿上束下〉木,不用膠合,以漆合之尤妙。又見今人作琴桌,僅容一琴。須濶可容四琴,長過琴三之一,試以案較琴聲便可見。琴案上切不可置香爐雜物於前,吳自強《雲山集》云:“於案靣作小水槽不必爾也”。

琴室

前輩或埋瓮於地,上鳴琴,此説恐妄傳。蓋彈琴之室宜實不宜虛,最宜重樓之下。蓋上有樓板,則聲不散,其下空曠,清幽則聲透徹。若高堂大厦則聲散,小閣密室則聲不達,園囿亭榭尤非所宜,若必幽人逸士於高林大木或岩洞石室之下。清曠之地,更有泉石之勝,則琴聲愈清,與廣寒月殿何異。

掛琴

掛琴不宜箸壁,有土氣。惟紙糊格及漆格上當風處為妙。然須無人往來,小兒、婦女、猫犬所不到處,當掛時加袋以障塵。匣之則去袋。葢袋能引濕氣,梅月須早入匣,以厚紙糊縫,安樓上陰涼處。琴匣之制須低矮窄小,僅可容此琴,葢令容受于口,仍釘鉸加鎻。若令僮僕抱琴,勿横抱,多前遇物觸損雲牙。不若於袋上作大襻,豎肩背後則不損,然襻須■不可寛。

露下彈琴

露下彈琴而聲不泛,葢陽材也。若鐘鳴雞唱,霜清月皎,以陽琴鼔之,聲更清徹。陰材則不然。

彈琴盥手

未彈琴先盥手。手澤能膩絃損聲,夏月尤甚。唯早晚差涼宜弄琴,正午炎熱非惟汗汚,天氣太燥亦難為絃,若陰涼處無害。

焚香彈琴

惟取香清而烟少者。若濃烟撲鼻,大敗佳興。當用水沈、蓬萊,忌用龍涎、篤耨、兒女態者。

對花彈琴

彈琴對花,惟岩桂、江梅、茉莉、荼■〈艹縻〉薝蔔等。香清而色不艷者方妙。若妖紅艶紫,非所宜也。

彈琴對月

夜深人静,月明當軒,香■〈爇,火代灬〉水沈,曲彈古調。此與羲皇上人何異,但須在一更後三更前,葢初更人聲未寂,三更則人倦欲眠矣。

彈琴舞鶴

彈琴舞鶴未必能舞,觀者閧然,彈者心不専,此與觀優何異,誠非君子之事。

臨水彈琴

湍流(曝/瀑)布,凡水之有聲,皆不宜彈琴。惟澄淨池沼,近在軒窗或在竹邉林下,雅宜對之。微風洒然,游魚出聽,其樂無涯也。

膝上横琴

春秋二候氣清而和,人亦中夜多醒。月色臨窗,披衣趺坐,横琴膝上,時作小操,然須指法精熟方可為此蚌徽,古人所以不用金玉而貴。

蚌徽

者葢蚌有光采,得月光相射則愈煥發,了然分明,此正謂對月。及膝上横琴,設若金玉則否,今人少知此理。然當用海産珠蚌更多光采。

道人彈琴

道人彈琴,琴不清亦清。俗人彈琴,琴不濁亦濁。而況婦人女子、倡優下賤乎。

更新时间: